韓冬楠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質樸的牧歌,使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習俗如躍紙上。游牧民族依水草而居,頻繁遷徙,于是方便拆卸、搬運的蒙古包便成了游牧民族最佳的住所。蒙古包俗稱氈廬,為圓形,由條木椽子、網狀圍墻、圓形天窗和門等組合搭建構成,外面蒙上氈子,用鬃毛繩子轉圈勒緊加固,蒙古包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為適應大自然、逐水草而居的民居特色。蒙古包是蒙古族先民千年以來在遷徙的過程中,通過文化不斷地融合,結構不斷地改變而形成的極具欣賞性與實用性的建筑。蒙古包的結構暗含著深奧的星相學、民族學元素,以及宗教(薩滿教)學元素,是人們了解和體驗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最佳渠道。
幾千年來,蒙古包隨著游牧人東來西往,庇護著游牧民族。蒙古包因此成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數民族旅游業(yè)在蓬勃的發(fā)展著,而草原旅游正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受到許多熱愛草原文化的人們的喜愛與追捧,住蒙古包體驗牧民生活更是成為了草原旅游上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傳統(tǒng)商業(yè)用蒙古包對比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高速發(fā)展,新材料新工藝因為其優(yōu)良的功能而廣泛應用,傳統(tǒng)用于旅游蒙古包的建筑材料因為其在功能和環(huán)保上的弱勢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新型材料和工藝設計的蒙古包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對于傳統(tǒng)蒙古包的制作元素要全部保有,并且還要適當加上一些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元素。現(xiàn)有的蒙古包有著很強的市場潛力可以發(fā)掘,而其結構、功能也有著很大的可提升空間,本次設計在保留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將對蒙古包的功能、結構給予新的提升,賦予其新的概念。
目前大部分蒙古風情園的蒙古包建筑多采用水泥結構,這種設計使蒙古包擁有一系列現(xiàn)代化的居住設施,淋浴、餐廳齊全,而不像傳統(tǒng)蒙古包中的空間功能單一,更是取消了便于遷徙的特點。充分適應了現(xiàn)代旅游業(yè)發(fā)展需求的同時,又保存了完整的文化符號。但是這種蒙古包的不足也顯而易見,比如它的防潮性、通風性、采光性都受到設計因素的影響。而且內蒙古地區(qū)用的水泥大部分是堿性水泥,堿性水泥對于其周圍的土地有堿化左右,進而侵害草原土質影響上土層植被。于是建筑用環(huán)境親和材料對于草原地區(qū)在今后的生態(tài)旅游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發(fā)展草原生態(tài)旅游,便不失為一種優(yōu)化選擇,從而實現(xiàn)草原旅游的良性循環(huán)。此次設計的材料主要從這個方面考慮。
二、生態(tài)蒙古包的造型設計
魯迅曾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長久的”,因此,在所設計的蒙古包中,要保留最原始的蒙古草原牧民文化,突出“天蒼蒼,野茫茫”的感覺,但是又要把現(xiàn)代科技融入在草原當中,使其更具特色,更具視覺沖擊力,同時又能滿足游客們越來越多的需求。大膽的賦予新型蒙古包樹上屋的造型,暗中契合了人類登高望遠的本性,同時又大量的采用了玻璃、鋼鐵等新型材質,來滿足結構的需求和游客們觀景的需要。在空間和使用方式上也對其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它不再是單一的居住環(huán)境,可以使一個地標性建筑物,像草原上的朵朵白云;也可以是一個觀景臺,一個矗立在茫茫草原的雕塑作品,設置是一個空中宴會廳,極大的滿足了現(xiàn)代人生活的需求和品味。同時在樹上屋中又保留了蒙古包的原始造型,并賦予它蒙古族最祥瑞的圖樣,使其保留著蒙古族的文化元素,生態(tài)蒙古包見圖1.新型蒙古包的使用定位在旅游度假村中,在賦予新的概念的同時也賦予了新的功能,同時不丟棄文化的符號。民族風格高度穩(wěn)定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行為包括認知審美,成為一種世代相傳的民族文化精神。把文化融入于新型蒙古包的皮膚中,骨骼中,就像是朵朵美麗的白云漂浮在美麗的內蒙古草原上,使游客們心曠神怡,為其帶來極大的視覺沖擊力。在簡單的集合造型中布置滲透了蒙古族的民俗元素,還滲透了人對天空的向往與敬畏的元素。
三、生態(tài)蒙古包的結構設計
蒙古包的外形結構,是按照圓和飽滿的精神理念來建構的,建筑的風格無論怎樣變化,始終不會改變“圓”的本質造型。不論哪個方面看,蒙古包都是圓的,這種形式,最有利于低檔大風大雪。而這種綜合的功能用文藝作品的防曬表現(xiàn)出來,還是別的民族少有的。就結構來看,它反映出強烈的民族風格,所有載人結構都會保留最原始的蒙古包造型以圓為它們的基礎幾何形態(tài),并且更加接近天空的設計,賦予了其更加強烈的對天的崇敬和向往。此次設計的蒙古包巧妙的將蒙古包的傳統(tǒng)文化意象與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舊式蒙古包的不足之處。高分子材料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包裹水泥建材的應用,改變了堿性水泥對草原的堿化作用。鋼架支撐結構的使用使蒙古包更堅實可靠。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式的商業(yè)蒙古包設計當中大膽的使用了玻璃材料,這大大改善了蒙古包內部的采光條件。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質基礎,建筑材料的發(fā)展與建筑技術的進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他們互相制約、相互依賴、相互推動。隨著建筑材料的發(fā)展和革新,建筑的結構設計上也有了更大的可能性。蒙古包作為建筑的一種也隨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
新型蒙古包的設計不僅在造型和結構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賦予其新的概念的同時也需要相應的采用新型材料進行建筑。進行建材具有輕質、高強度、保溫、節(jié)能、節(jié)土、裝飾等優(yōu)良特性。采用新型建材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還可以使建筑物內外更具現(xiàn)代氣息,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四景觀蒙古包見圖2,該設計象征著草原上的祥云,由巨大的支撐柱支撐起來,5個蒙古包如花朵狀連接起來,中間有巨大的宴會廳,整體結構由4個觀景蒙古包和1個主宴會廳組成。由電梯進入主宴會廳,宴會大廳粉餅通往4個觀景蒙古包,每個觀景蒙古包外都設有觀景臺,附電梯的蒙古包見圖3,生態(tài)蒙古包平面圖見圖4。
在功能上新型蒙古包是為了旅游而設計的蒙古包式建筑,由于它是矗立在草原上的高層建筑,所以在功能上賦予了其觀景屋的概念。在系列1的蒙古包中,中間比較大的蒙古包擁有宴會廳的功能,而其他向四周伸展的蒙古包便是觀景屋,登高望遠,無邊草原盡在眼中。由高達20多米的觀景屋向外觀看可以令游客們有種身在云端俯瞰草原之感。
電梯間的設計,使蒙古包在保有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前提下突出品味個性,同時也是人民登高遠望的客觀需要。這樣的設計高度以及空曠的草原上沒有什么其它高一點的建筑物,因此避雷設施是必要。設計過程中又一個難題:如何解決草原風阻的問題?眾所周知,草原上的氣候屬于大陸氣候和季風氣候。根據計算機模擬風阻實驗,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將蒙古包的某個或某幾個方向加大重力,以使與風阻平衡,當然,這樣就要求根基部分更牢固。但是設計方案2就不存在這種弊病,它采用的是三角式底座支持,有效地加強了根基的牢固程度。
三景觀蒙古包見圖5,設計的靈感來源于飛碟的造型,整體設計極具現(xiàn)代感,在內部和下部有電梯,中間部分為觀景平臺,3個圓形蒙古包成三角態(tài)勢犄角相依。整體被高高架起,將會成為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獨特的造型,蒙古包文化的承襲,高科技建筑方法的使用,使設計的商業(yè)用蒙古包匠心獨運。把蒙古包建筑成這樣的高度,不但可以使人們得到視覺上的滿足,事實上,這也是一個防潮的措施。草原濕氣比較重,這對入住人的健康很重要。ETFE膜的使用使新式蒙古包具有很強的奶腐蝕性、自潔性、較長的壽命、防火性。TE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該材料具有聚四氟乙烯的耐腐蝕特性,加之其平均線膨脹系數接近碳鋼的線膨脹系數,使ETFE(F-40)成為金屬的理想復合材料。其特有的抗粘著表面使其具有高抗污、易清洗的特點,通常雨水就可以清潔主要污垢。ETFE壽命在25-35年,屬可循環(huán)利用材料。ETFE膜達到B1,DIN4102防火等級標準,燃燒時也不會滴落。且該膜質量很輕,每平方米只有0.15
四、設計材料分析
新型蒙古包的設計不僅在造型和結構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賦予其新的概念的同時也需要相應采用新型的材料進行建筑。新型建材具有安全、環(huán)保、輕質、高強度、保溫、節(jié)能、裝飾等優(yōu)良特性。采用新型建材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還可以使建筑物內外更具現(xiàn)代氣息,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在建造材料的選擇上為了保證其更加穩(wěn)定安全,整體系列蒙古包的支架結構都需要采用穩(wěn)固、牢靠的鋼結構,以保證材料的剛性和壽命可以滿足結構的要求。高分子材料(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應用使旅游地為游客提供更舒適、可靠、安全的服務。
五、結語
區(qū)域的文化,代表著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文化特征的持久生命力。新材料以及新工藝的應用使現(xiàn)階段新型蒙古包設計的趨向,因此大膽的使用新材料ETFE是本次新型蒙古包設計突出的一個重點,在造型方面新型蒙古包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意象,采用傳統(tǒng)的圓作為基礎幾何形態(tài)。
參考文獻
[1]郭永明.郭氏蒙古通[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2]徐萬邦.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通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
[3]安柯欽夫.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4]高文琪.探究楚文化精髓秉承文化傳統(tǒng)[EB/OL]. (
[5]高矚,吉曉民,史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與產品形態(tài)的審美傳承[J].包裝工程,2010,31(2):54-57
[6]柳逸善.關于蒙古包的審美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5
[7]安鋼.乙烯及其部分衍生物工業(yè)基礎[M].北京:化學工藝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韓冬楠,內蒙古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