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l id="4md9w"></ul>

        1. 人文歷史

          貴族化·超越性·差異與交融——六朝審美意識淺析

          發(fā)布:編輯研究部 發(fā)布日期:2017-10-16 閱讀:165633

           

          李修建

            六朝時期,文學藝術(shù)繁榮發(fā)展,審美活動豐富多元,彰顯出復(fù)雜多樣的審美意識。簡言之,六朝審美意識三個主要特點是貴族化、超越性、差異與交融。

            貴族化傾向明顯

            六朝社會結(jié)構(gòu)以世族為主體,其審美意識呈現(xiàn)出明顯的貴族化傾向,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

            第一,身體的表征。作為世族中人,其日常裝扮、言行舉止,必然遵循一定的規(guī)習,鍛造出一套身體符號和 “身體技藝”,呈現(xiàn)出一種“貴族范兒”。在人物品藻的推動之下,六朝時人著意于身體的修飾與裝扮。如曹植初見邯鄲淳,先洗澡、傅粉,然后披頭散發(fā),光著上身跳起胡舞,再彈弄鐵丸,擊耍寶劍,經(jīng)過一系列活動之后,才更換衣服,整理儀容,與邯鄲淳談?wù)搶W問。與“貴族范兒”關(guān)聯(lián)著的是“名士范兒”,這是由“竹林七賢”等人所引領(lǐng)的,以粗服亂頭、裸袒放縱、飲酒服藥為特征的身體美學,給人以任達不拘、傲慢毀禮的印象。這一行為特征,同樣具有符號性。

            第二,推重學識與才情。世族之綿延仰賴于文化的傳承和習得,他們對于文化素養(yǎng)尤為看重。世族所推重的文化素養(yǎng),至少體現(xiàn)于五個方面:博學,精通經(jīng)典著述;好《莊》《老》,能清談;擅寫詩文,有文學才華;精通音樂、書法或繪畫,有藝術(shù)才能;精于圍棋、醫(yī)學等其他技藝。可以說,文化所涵蓋的一個最主要方面,就是先秦以來的經(jīng)史百家等典籍,對這些經(jīng)典知識的認知、占有、理解和闡釋,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學識”。魏晉時期最為重要的審美活動——清談,實際上很大程度上即是士人學識的較量。如人物品評、詩文創(chuàng)作、書畫鑒賞等活動,莫不是學識與才情的體現(xiàn)。

            第三,推崇機智。在六朝清談、日常談謔、弈棋等活動中,反應(yīng)靈敏、應(yīng)對機智是必不可少的。這在《世說新語》中有大量描述,整部書都可看成一部機智的對話集,尤其體現(xiàn)在“言語”、“捷悟”、“夙惠”、“排調(diào)”等篇章中。因為偏重智力,如將圍棋視為“手談”和“坐隱”,世族中人所從事的多是偏于靜態(tài),只需圍坐,不需要付出很大體力的活動,對于孔武有力的武人頗有輕視之意。由此,他們塑造出了一種“秀骨清相”的文弱書生形象,這一形象在后世一直占主導(dǎo)地位。

            有強烈的超越性

            玄學是六朝時期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于六朝士人來說,玄學不僅僅是一種概念性和知識性的學問,更是一套內(nèi)化于他們心底,深刻影響其立身行事和人生體驗的思想潮流和價值觀念。

            以《老》《莊》《周易》為理論基礎(chǔ)的玄學,強調(diào)以無為本,在與禮教的對壘中,注重人自然、情感的一面。這就使得玄學與審美、藝術(shù)在精神境界上深相契合。此外,玄學與清談密切相關(guān),士人的清談具有濃厚的審美性和游戲性。

            六朝士人的立身行事,以極富審美趣味的玄學為指導(dǎo),在他們眼中,無論宇宙人生,還是自然萬物,皆以玄學之眼觀之,皆透出了審美的屬性。唯其如此,才有了對于自然山水之美的發(fā)現(xiàn),才有了如此之多的重情毀禮的故事,才有了詩文書畫地位的提升和文藝創(chuàng)作的繁榮。顯然,六朝的審美意識帶有強烈的超越性。

            這種超越性,是指對待外物的態(tài)度,不是功利性的,而是審美性的。評論人物,不作政治性的考量,而是審美性的賞析;清談?wù)撧q,不以理論追求為最終目的,清談?wù)叩囊袈暫驮~采,探微析理的能力,你來我往的場面,足能娛心悅耳,使聽者忘倦,陶醉其中;面對山水,不是求田問舍,激起物欲的占有,亦不求仙問道,追求生命的延長,而是欣賞其佳美景致,興起濠濮間想,但得會心適意;日常飲酒,亦不滿足于口腹的享受,而是追求人人自遠、形神相親、與清風明月為伴的詩意體驗;欣賞書畫、沉浸音樂、棲身園林,都意在營造一個超脫世俗的審美世界。

            這種超越性,體現(xiàn)在對于清、遠、朗、暢、達、傳神、氣韻等審美范疇的推重之上,體現(xiàn)于諸多士族的門風家風之中。六朝審美意識中的這種超越性,奠定了后世中國美學和中國藝術(shù)的基本精神,影響至今。

            差異性與交融性并存

            六朝時期,社會異常動蕩,人口流動頗為頻繁,漢民族和少數(shù)民族碰撞極其劇烈,本土文化和異域文化廣泛交流。這種情景決定了六朝審美意識的復(fù)雜性,其中,既有明顯的差異,亦有漸進的交融。主要表現(xiàn)于以下四個領(lǐng)域。

            其一,漢民族內(nèi)部,主要是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長江流域的江南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融。

            三國時期,魏、蜀、吳并峙。曹魏雖以正統(tǒng)自居,蜀國同樣自視為漢王朝的延續(xù),吳國大大開發(fā)了江南一地,亦自重一時。此一時期,三地雖則多有碰撞與交往,但更多是軍事性與政治性的。及至西晉滅吳,吳人入洛,中原士人與江南士人有了更多親密的接觸,其文化差異性始得突顯。等到晉室南渡,司馬氏及中原世族入主江南,中原文化與江南文化的對壘在此時頗為突出。兩地士人在語言、飲食、生活習性、文藝風格等諸方面都有較大不同,他們在與對方的互看互嘲中,體現(xiàn)出了審美意識的差異。不過,這些北來士人以自身的文化為基礎(chǔ),很快接受、適應(yīng)并改造了江南文化,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江南文化。此為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發(fā)生于南北朝時期。北朝文化與南朝文化,在生活習性、學術(shù)傾向、文藝風格等方面多有不同。此時,南朝文化雖被奉為正宗,但北朝文化自有其獨特性。如南朝尚玄學,北朝尚經(jīng)學;南朝書法以帖札為主,追求妍麗創(chuàng)新,北朝書法以碑刻為主,較為質(zhì)樸;南朝詩歌同樣清麗婉約,北朝詩歌則多雄豪奔放之氣。

            其二,漢民族和少數(shù)民族之間。

            六朝是漢民族和周邊尤其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劇烈碰撞的一個時期,匈奴、羯、鮮卑、氐、羌、高句麗、西南巴氐族等少數(shù)民族建立政權(quán),又多任用漢族知識分子執(zhí)掌政務(wù),推行漢化政策,最力者莫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一系列舉措。另外,這些少數(shù)民族在生活方式和文化風貌上又各具獨特性。他們在沖突的同時,又相互借鑒與交融,對二者的審美意識進行比較,是一個有趣的課題。

            其三,諸少數(shù)民族之間。

            周邊少數(shù)民族,其生活方式、風物人情與文藝風貌亦多有差異,自《史記》以來的正史中即多有記載。如《史記》卷一百一十六為“西南夷列傳”,《宋書》卷九十五至卷九十八記載了索虜、鮮卑、吐谷渾、夷蠻、氐胡等民族,多涉其民俗風情?!稌x書》有載記30篇,專為少數(shù)民族政治首領(lǐng)作傳。以相關(guān)的典籍、文藝作品、圖像資料、出土文物為參考,應(yīng)能對此話題作一探究。

            其四,佛道之間。

            六朝時期,外來的佛教與本土的道教獲得極大發(fā)展,二者都對六朝士人的審美意識及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自六朝開始,中國士人就對佛道表現(xiàn)出親近的態(tài)度,對兩教的諸多方面多有吸收,呈現(xiàn)出儒釋道兼宗的現(xiàn)象。不過,儒教與道教畢竟在宗教體系、核心教義、生死觀念、傳播方式等方面有巨大差異。在二教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對抗與沖突,同時又相互借鑒與影響。

           ?。ㄎ恼聛碓矗骸吨袊鐣茖W報》2017年08月02日第5版  作者單位: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藝術(shù)人類學研究所)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理论视频,黑夜福利视频911,国产91 白丝在线播放,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1. <ul id="4md9w"></ul>